首页 > 资讯 > > 还原汽车大集团的自主泡沫:过度依赖合资

  8月份汽车产销数据一公布,自主品牌"十二连降"的消息成为多数汽车类媒体的"头条"。客观地讲,自主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已成事实,"消费升级"、"总体增速放缓"以及"合资品牌价格下压"成为公认的原因。

  但包括中汽协在内的多个行业机构,将自主品牌下滑的棒子,更多打在"吉利奇瑞比亚迪"等头上,却大肆强调"长安、上汽"逆市上扬的"亮点",着实有失公允。如果从产销增速和利润角度来看,大集团过度依赖合资品牌的现象,不仅没有改变,甚至愈陷愈深。

  "等到仅剩几大集团,自主情况会好"是伪命题

  根据中期协公布的8月份汽车产销数据: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4.51万辆,同比增长5.6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7.13%,比上年同期下降0.99个百分点。而自主品牌轿车销售17.79万辆,同比下降21.09%,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9.53%,比上年同期下降5.55个百分点,这是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同比连续第12个月下滑。

  在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看来,“等到自主品牌集中一点,仅剩几家大型集团时,情况可能会好一些”。把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寄托在大集团身上,这种说法,真的客观么?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了在深沪港上市的20多家汽车企业的中期业绩,不难发现,以吉利比亚迪长城为代表的民营车企,营收业绩确实出现下滑,但基础数量和产值,都远远超出一汽东风大集团旗下的自主板块。

  最为典型的例子,体现为长安长城的对比,重庆长安今年的中期收入是242.07(亿元),这是包括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合资子公司在内的业绩,而长城汽车的中期收入是285.27(亿元),相比同期增长7.99%,虽然共售出整车346,310辆,较2013年同期减少6.48%。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很多唱“衰”长城汽车的声音,本身并不客观,虽然长城汽车在发布中期财报时,产销量有所下滑,但营业收入和毛利率都超过了长安汽车。长安汽车方面也承认:“其业绩增长来源于合资企业长安福特汽车公司投资收益增加,致使半年度业绩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

  无独有偶,此前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上汽集团,今年上半年同样实现增收增利,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73亿元,同比增长18.37%。但上汽集团也在公告中称,主要是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乘用车企业深入挖掘产能、有力促进了整车销售,以及上汽通用五菱上半年MPV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为公司整体销量的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

  大企业集团在“报喜”的时候,其实也在中期财报中如实说明的“利润增长的动力和来源”,只是很多人不愿仔细查阅中期报表,仅以集团整体的数据说话,而不是以自主板块相“对位”。

  合资品牌是“奶牛” 可叹“有奶便是娘”

  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大集团旗下的自主板块,固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二代产品也普遍推向市场,但相比在市场上“拼刺刀”的民营企业,它们总显得不够硬气。而正是因为有了合资品牌的“帮衬”,才确保了大集团的整体营收。

  上半年上汽集团的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而在自主品牌方面,上汽乘用车销售下滑3%,自主业务继续亏损。

  2014年上半年实现了净利润强劲增长41.6%的广汽集团,其业绩增长与合资车企(主要是日系品牌)的市场复苏,具有密切关系。

  包括中期协在内的多个行业组织,概括分析“长安、上汽、一汽广汽、北汽等企业仍保持了增长势头”的论断,也在一定程度上“唯数字论”。除了上汽的自主板块外,一汽夏利奔腾红旗品牌,无论是销售业绩还是市场占有率,都出现大幅下滑,难怪有分析感叹:合资品牌就是中国汽车的“奶牛”,“有奶便是娘”的日子让你无法断奶。

  相比之下,缺少合资品牌“奶牛”供给的民营车企,境遇确实更为艰难:比亚迪公布的2014年中期财报显示,比亚迪净利润下滑15.5%。受到行业自主品牌市场下降和节能车补贴政策变化影响,比亚迪汽车销量同比下降约27%至约18万辆。

  吉利汽车公布的半年财报也显示:吉利汽车实现营业额101.58亿元,同比下跌32%。吉利汽车认为,由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需求走弱,加上吉利若干主要出口市场的汽车销量锐减。

  相比于大集团“报喜不报忧”的做法,民营车企更加务实,也更愿意直面目前遭遇的困境,两相对比,那类“自主品牌”更有决心和诚意呢?相信答案一目了然。

大家都在看

.

最新调查
最新投票


微信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