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京举行8月形势分析会,发布了7月份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并就一些行业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部主任郎学红介绍,7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1.1%,同比下降了7.8个百分点。7月汽车市场总需求与上月相比有所增加,经营状况略差于上月。7月库存指数为49.2%,环比下降10.1个百分点。
总体说来,7月份库存压力有所缓解,但经销商经营状况并未好转,大部分品牌经销商库存压力继续加大。从预警指数走势判断,7月库存系数仍将处在1.5的警戒线以上。
而对于8月份,认为市场总需求“增加”的经销商比例由13.6%增至32.4%;认为“减少”的由36.4%降至23.1%。市场总需求将比7 月份有所增加,汽车市场开始有回暖迹象。认为经营状况“好”的经销商比例由10.0%增至16.7%;认为“不好”的比例有所减少,从26.4%降至 24.1%。8月份经销商经营状况将略好于7月份。
同时,郎学红还宣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4年度经销商满意度调查将正式启动。此次调查计划有效样本量超过1千个。并且,调查结果将更为详尽,对总体满意度和主要环节满意度排在最后的品牌,将在年会上对外公布。
经销商生存状况堪忧
近几年来,退网,库存超红线等等有关汽车经销商的报道时常见诸网端,经销商生存状况堪忧。
今年6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9%,超过了50%的警戒线水平,创下自预警指数发布以来的新高。数据显示,北京大约有45%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就曾指出,由于汽车生产厂家产能严重过剩,只能向汽车经销商压库,产能释放快于需求增长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造成汽车经销商遭遇库存高企的困境。这对经销商是一种不公平,同时对社会资源是种浪费。
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行为确实存在
8月1日出台的《工商总局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被认为是厂家主导汽车渠道垄断的现状正在迎来变革。 然而,由于《反垄断法》与《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在整车厂主导权管理上,存在明显“矛盾”。从独家授权、渠道掌控到配件垄断,每一个环节都因为“顶 层设计”而面临改革掣肘。
对此,沈进军表示,从汽车流通协会曾做过的两项课题来看,在各行各业,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及现象都是确实存在的。然而《反垄断法》与《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两者效力不同,并不存在矛盾之处。
今年春节之后,国务院曾经发出过《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要通过改革,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工商总局此次出台的公告属贯彻国务院精神,简政放权,培育市场主体的具体举措。
沈进军表示,工商总局此举意义非常重大,或将引发经营主体、经营业态的多元化,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